讓【晨讀10分鐘】成為孩子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早點
文/天下雜誌童書出版總編輯 何琦瑜
二十年前,大塚笑子是個普通的日本高職老師。她看著一群在學習中遇到挫折、失去學習動機的高職生,每天散漫恍神度日,直到快畢業時,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。閱讀代表終生學習能力,她於是決定推動晨間閱讀:每天早上十分鐘,持續一週不間斷,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。不間斷的晨讀發揮了神奇的效果:散漫喧鬧的學生靜了下來,上課比較專注,成績也大幅提升。這樣的晨讀運動,最後全日本有兩萬五千所學校全面推行。正式統計發現,近十年來日本中小學生平均閱讀的課外書本數逐年增加,各方一致歸功於大塚老師和「晨讀10分鐘」運動。
受到晨讀運動感染的我,一廂情願的想到兒子的學校帶晨讀,卻發現適合十分鐘閱讀的文本並不好找。面對年紀愈大的少年讀者,好文本的找尋愈加困難。對於剛開始進入晨讀,沒有長篇閱讀習慣的學生,需要一些短篇的散文或故事,讓少年讀者每一天閱讀都有盡興的成就感。而這些短篇文字絕不能像教科書般無聊,也別只停留在淺薄的報紙新聞,才能讓新手讀者像上癮一般養成習慣。如果幸運的遇到熱愛閱讀的老師和家長,這些短篇文本最好還有足夠深度,引起師生、親子之間,餘韻猶存的討論。
天下雜誌【晨讀10分鐘】系列,透過知名的作家、選編人,為少年兒童讀者編選類型多元、有益有趣的好文章。在成長故事裡,張曼娟老師大膽挑出教科書不會出現,卻是縈繞少年時期的主題:關於失落的童年、初萌發的愛情、無人了解的寂寞與恐懼……。「好笑」只能用「綜藝節目」式的語言表達嗎?廖玉蕙老師蒐羅了古今中外名作家的散文,讓少年讀者開懷閱讀,又能體驗高段幽默的雋永。人物故事,是探索自我的少年關鍵期必備的案頭書。喜愛歷史的王文華老師,又編又寫的打破過去「偉人傳記」的沉重,橫跨古今中外,找出「勇於追求不一樣」的人物典範。
|